来源: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4月11日,安徽省青阳县人民法院在酉华镇就地对一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开展巡回审判,并邀请村干部和群众旁听。
考虑到案件涉及的土地征收补偿款费用分配问题是村民间较常见的纠纷,为体现个案示范作用,承办法官决定将庭审现场从“坐堂审案”变为“上门办案”。横幅一拉,桌椅一摆,在庄严的国徽下,随着法槌敲响,一场别开生面的巡回审判正式开始。庭审现场,气氛严肃而庄重,承办法官充分履行审判职责,精准把控庭审节奏,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各方当事人依法有序进行举证质证,并充分发表各自意见。承办法官围绕本案的争议焦点,认真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诉求,仔细审查相关证据,依据法律法规,坚持法理情并用,对案件事实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庭审在公正、肃穆、有序的氛围中推进。
庭审结束后,案件承办法官向当事人及在场旁听的村民深入浅出地讲解包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等法律规定在内的多方面内容,就地开设了一节“法治微课堂”,并对村民提出的土地流转、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法律问题逐一解答。时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法官还针对农资购销、贷款申请等环节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提醒群众在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时,要选择正规店铺、正规平台交易,保留好支付凭证,遇到矛盾纠纷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我原来以为只是模拟的,没想到是真实的庭审!”“以前觉得法院特别远,现在法官直接到村里开庭,在家门口就能学法,为法官的做法点个赞!”……现场群众对这样零距离的庭审体验纷纷坦言深受震撼。
“把法庭搬到群众身边,就是要让法治教育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党组成员、民事审判庭庭长蒋桂荣表示。此次“审判+普法”是青阳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实写照。接下来,青阳法院将继续扩大巡回审判覆盖面,不断将各类庭审现场“摆”进田间、“搬”进校园、“开”在市场,将法治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让公平正义在“家门口”就能实现。 (何俊 施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