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8月5日,清晨一场喜雨,为古城西安带来清凉。当日,陕西省公安厅在西安举行“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近年来,陕西省公安厅把法治公安建设摆在公安工作全局性系统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用“智慧法制”融合“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立以专业为基础、机制为牵引、大数据为支撑的法治公安工作体系,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凝心铸魂,把好法治公安“总开关”
坚持目标导向、夯实法治之基,陕西省公安厅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召开厅党委会、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凝心铸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抓法治就是抓业务,抓法治就是抓队伍,抓法治就是抓全局,抓法治就是抓现代化。陕西省公安厅教育引导全警树牢法治公安理念,指导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部实体化运行,全力保障法治建设重大项目落实。
针对新型违法犯罪,如何解决基层民警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陕西省公安厅出台《依法打击惩治扬言实施极端违法犯罪行为执法指引》《办理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工作指引》;联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刑事案件证据收集与审查工作指引》等多项执法制度,为基层民警执法办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旁听庭审、以案释法、学法用法考试,成为民警的必修课。洛川县公安局每年邀请专家教授为全警讲课,打造精品法治课堂。渭南市公安局把法治公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分批组织民警进行政治轮训。
结合各警种执法特点,陕西省公安厅每年分别对全省130余个分县局、1300余个派出所班子成员进行法律实战培训,累计培训民警20余万人次。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治理漏洞,公安机关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提示函,形成发现问题、发函提醒、跟踪问效、整改清零的管理闭环。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机关共向有关部门发函6000余份。
强化监督,下好规范执法“一盘棋”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制约,是陕西省公安厅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下好规范执法“一盘棋”坚持的一条铁律。
内部监督上,陕西省公安厅建立法制、督审、信访、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闭环机制,强化案件评查、审核把关和追责问责;实行法制员“统派直管”机制,对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加大监督力度;大力推行线上“无感考评”,对全警执法质量进行全量考评,形成法制牵头、业务警种共同参与的执法考评新格局。据统计,全省年均考评案件20余万起,今年上半年群众举报投诉执法办案问题量同比下降25%。
外部监督上,陕西省公安厅主动对接检法和司法行政机关,畅通议事协调渠道,逐年对其法律监督意见进行复盘分析,每季度通报执法问题。他们建立网络涉警信息核查处置机制,强化执法问题查摆整改。
以“快出警、控发案、办铁案、降投诉、多抓逃”为目标,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国际港分局对重大警情实时指挥、快速侦查,组织“一案一评”,实现治安环境和执法案情一目了然。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针对涉企合同诈骗、知识产权侵权等高发案件,搭建风险预警模型,形成数字化监督闭环。
源头监督上,今年3月,陕西省公安厅打通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综合管理平台与110接处警平台,建成接报案中心129个、接报案室1058个。结合全省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陕西省公安厅创新推出接报案“码上督”等举措。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对公安机关接报案和立案进行监督。目前,全省3000余条投诉反馈已全部核查。
科技赋能,打好服务实战“主动仗”
坚持实战导向、深化科技赋能,陕西省公安厅以“智慧法制、服务实战”为目标,主动融合“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打造规范执法办案场所建设品牌,提升执法办案质效。
今年年初,陕西省公安厅建成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综合管理平台,设置智能笔录60余种、监督模型86种,通过自动智能校验、主动组卷、类案推荐等功能,实现警情录入、案件办理、执法监督更加高效规范。
紫阳县公安局全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案管中心智能化建设,打造“一站式办案、智能化管理、全要素记录、全流程监督”的全省一类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合阳县公安局制定执法办案积分制实施办法,创设智能化执法办案绩效考评体系……
陕西省公安厅主动对接检法和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动陕西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有效强化制约监督、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公正,基层民警办理刑事案件时间较之前平均缩短60%。陕西省公安厅创新“AI+办案”模式,深化智能笔录、类案推送、智慧检索等功能融合应用,建立“公安机关+专业院校”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实战型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沿着法治轨道有力前行。(阮仕喜)
责任编辑 程东建
8月5日,渭南市公安局华州分局杏林派出所民警在研究警情。阮仕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