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作者 闫新宁
今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6个中国记者节,时值这个全国新闻工作者的佳节来临之际,在此,首先祝济宁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笔者作为与新闻结缘的人,40年来,每当回眸所走过的新闻之路和看到自己的见报稿,每当中国记者节之际,均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了《济宁日报》这位良师益友!虽然仅仅在该报上发表过一则简讯和言论稿《有感于焦副教授的"六不主义“》以及著名歌星人物专访稿《祖海谈唱歌》等为数不多的几件稿件,可谓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但却以为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多年来笔者一直想感谢《济宁日报》,却迟迟未付之行动,实感对不起。在此佳节到来之际,笔者并非自作多情,而是衷心的感谢她的心情又再次油然而升。故仓就此文,在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的同时,今借机以《感谢<济宁日报>!》之拙文权作肺腑之言表达对她迟到的感谢心情!
坦白地讲,拟题并写下感谢《感谢<济宁日报>!一一写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之际》之拙文,多少有点考虑:如此耗费心血说真话说实话的拙文很有可能不被采用,倘若如此,那么无论如何也必须写出来,因为认为做人得有感恩之心,哪怕是权作孤芳自赏,亦是因为埋藏在心里40年来的感激之情便可一吐为快!
那么,笔者为何要感谢《济宁日报》呢?之所以要感谢她,主要是缘于40年前她对笔者一则“豆腐块”处女作见报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等!
记得40多年前的1985年,笔者当时在济宁抗生素厂(其现已改制改名,简称为山东鲁抗医药)销售处工作,期间在上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和《安徽日报》社联办的新闻刊大班时,尽管对教科书上的“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之新闻定义,从字面上能作理论理解且记忆深刻或曰滥记于心,然而当时上学期间,毕竟没有如何把新闻专业知识与新闻实践有机结合的新闻实践经验,或者说,不知如何把新闻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而应用到新闻实践之中。
1985年,山东省医药学校在济宁抗生素厂教育中心开办首届职工医药班(俗称:医药中专班)。出于新闻敏感,对此我结合从新闻教科书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认为:为医药事业发展,开办此班教育培养医药企业人才,此举值得称道!其虽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属于重大新闻之列。于是,我采写出了一则简讯稿投寄给了《济宁日报》,后不几日被见报于该报一版《四湖新波》栏内。其后,该报给笔者发了《济宁日报》通讯员证。
坦白地讲,虽然这则“豆腐块”篇幅大小的简讯见报稿,记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大概也仅仅只有46个字符,但这却是笔者有生以来第一件“大作”发表于纸质新闻媒体上,真可谓是处女作,感觉备受鼓舞和鞭策或曰激励,于是笔者将这则简讯的发表当作是蹒跚学步、但需要继续努力采写新闻的动力!
当年笔者在厂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而经常跨省出差,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介绍厂情时,可以说举步维艰,首先是知名度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济宁抗生素厂,就连济宁市都被认为是济南市,由此可见,当时的济宁抗生素厂和济宁市的知名度均不算高。然而一提到兖州和曲阜却知道,因为兖州火车站是京沪铁路线上的一个大站而出名,曲阜则是因孔子故里而闻名。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企业知名度,笔者一方面挤时间学习新闻专业课,一方面主动拿起笔采写新闻,有关厂里开拓省外医药市场提高企业两个效益、发药支援四川治疗螺旋钩体病和深井曝气法治理医药工业废水等稿件,分别发表于《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和《山东工人报》等,并分别担任了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工业总公司化学医药工业信息通讯员(情报信息员)和市省全国级报刊台新闻媒体的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在厂时多次被评为优秀宣传员,被评为优秀党员等。
再则,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决定由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转为指导性计划,药品的销售由指令性计划变成了指导性计划,即药品由不愁卖的包销方式变成了企业自行推销的形式,医药市场上既有紧俏药品,也有滞销药品,因而医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并亦步亦趋的演变过渡到了九十年代初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因此,人用“青霉素”粉针剂药品已不是市场上的紧俏药品,市场行情呈现出多变,价格时高时低并呈走低的态势,且市场竞争出现日趋激烈的局面。
当年,笔者所供职的济宁抗生素厂(简称:济抗),所产销的曾经是紧俏药品的人用“青霉素”粉针剂药品,亦由过去的在厂坐商转变为扩大销售队伍走出厂门到省内外作为主导产品加以重点推销。笔者在任职期间,曾分别参加了由当时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武汉、杭州等地举办的大型全国药品交易会,会上均增加了对医药市场行情信息等方面的进一步了解。其中,“青霉素”药品的产量和价格等,早已成为药业会上会下人们关注和谈论的敏感或热点或者说是焦点话题。然而,实际上“青霉素”市场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就此,笔者无论是出差在外省时得悉全国药品交易会前有的大型药厂拟在会上出台“青霉素”价格售价的重要信息,还是平时得悉的市场上其它有关重要信息,主动及时地向厂里汇报。再就是,鉴于市场上质疑“青霉素”药品的纯度质量问题、对人体的副作用问题等,以为将来会是市场上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因此,笔者向厂里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坚持产销“青霉素”等药品的同时,宜注重药品市场开发方向展望,适时研发产销抗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妇科、儿科等方面的药品,以便适应市场需求和利于企业长足发展。另外,我还利用全厂党员党内轮流集中学习活动的机会,提出过类似的合理化建议。(上)
除此之外,笔者作为一名党小组长、主任、情报信息员、兼职新闻人,有喜有忧,在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方面把有关医药市场信息主动并及时地提供给有关领导作决策参考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关注医药市场有关信息,分析研判医药市场行情走势等,报道医药市场有关信息和行情分析,及时发出市场趋势"预警”,当好哨兵,旨在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例如:《今日:乙酰螺旋霉素日趋失宠 明日:丙酰螺旋霉素将受青睐》稿件,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经济情报中心站1993年9月13日出版的《医药经济报》头版头条刊登。
记得1997年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时,悉国务院规定:企业销售产品,不准搞市场联手价格,不准搞市场垄断,不得扰乱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等。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同样有着自己的市场规律。物以稀为贵,在“青霉素”等药品市场紧俏时成了“洛阳纸贵”,那些有权"批条子”的人和“关系户”等,是否都得了好处?当其产大于销时,并且是在国家决定由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转为指导性计划的情况下,适逢其时,应遵循医药市场发展之客观规律,积极正确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效益,而非是搞权宜之计式的垄断市场霸权。
无疑,当年“青霉素”市场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然而,济宁抗生素厂与国内其他"青霉素” 生产厂家多次联合制定"青霉素”药品统一出厂价格,以共同应对医药市场的竞争。据悉,时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齐谋甲过问了此事。但如此做法,显而易见,涉嫌有违国家的有关规定精神。
实际上,“青霉素”药品价格等,早已成为药业会上会下人们关注和谈论的热点或焦点话题。其中,当年在浙江杭州物资芝江大厦大礼堂召开的全国医药行业与会人员的大会上,囯家医药管理局财务司赵司长,在大会上讲话中讲到了多家药厂"青霉素”药品的联合价格一事。散会时,笔者迎着散会的人流挤上前去,待他和其他领导同志相继走下主席台时,笔者在现场面对面开门见山的采访提问他:请问这几家药厂商定的“青霉素”联合出厂价格到底能不能执行?对市场有什影响?他回答说:刚才我不是在会上讲了吗?齐谋甲局长出访德国,我在机场送他上飞机时,他在临上飞机前,他还说这次会前定的“青霉素”出厂价格能执行就执行,不能执行就放开!
针对国内医药市场上呈现出的人用“注射用青霉素G钠盐粉针”等药品大战正酣的形势和市场竞争出现的问题,笔者“位卑未敢忘忧国”,出于新闻人和信息员的新闻敏感和新闻良知,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出于一名中共党员的义务与责任以及做人的良知,出于公心,不忘初心,坚持党性原则,为促进百姓生命健康事业的健康发展,大公无私,无私无畏,不畏权势,不顾个人安危,义不容辞,根据参会得悉的医药市场鲜活信息和平时了解到的医药市场行情信息,面对竞争激烈异常的医药市场和不正之风等问题,结合本职工作和兼职,通过分析研判“青霉素”药品市场行情和医药行业市场信息等,出于新闻敏感和,分别及时客观公正的采写出了应当说是分量比较重的几篇稿件:1990年9月19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新闻》报头版头条以《相煎恐晚 药厂痛标出血价 徘徊观望 商家慎订小合同 医药市场年内难以复苏》为题刊登,深度报道稿《有关青霉素的一份报告》发表于1991年1月9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新闻》报2版头条,综述稿《青霉素价格并发症:何药能医?》发表于1991年5月3日出版的《中国经营报》一版,新闻述评稿《青霉素价格再思录》(见:附件:《青霉素价格再思录》见报稿复印件手机照片)被国家医药管理局主管主办的《中国医药报》刊登于1991年5月9日出版的该报二版头条《药事述评》栏目。
鲁迅先生在30年代曾经撰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然当时笔者属于新闻媒体一名编外人员而非在编人员,但应当说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历史的见证人,新闻工作者所担负记录历史的新闻使命的性质是一样的。笔者采写新闻稿件不图名不图利,旨在促进医药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用药安全有效和促进社会进步,稿件的见报,笔者尽力而为地尽到了绵薄之力或者说义不容辞的责任。
尽管如此,然而有关“青霉素”药品市场行情新闻报道稿件的见报,无意中却不可避免的可能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或者说似乎得罪了位高权重的人物,其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厄运突然降临到了笔者的身上一一美其名曰“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分配。”,而被发落到了坐落在厂区外的厂三叶公司院内新建的四车间辅助性岗位通风班组当工人,……亳无疑问,如此美其名曰,实则是有人公然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公报私仇,大搞药业式的“文字狱”而打击报复迫害笔者!
笔者被迫下到厂区外新建四车间当工人的第二年1992年的4月份,恰巧国家开展“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之际,《青岛日报》一版刊登了该报记者的稿件,公开曝光了济宁抗生素厂销售青岛市某医院的厂区内八车间生产的“青霉素”药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后,该报被人带到了厂里,厂里复印这篇稿件后下发。得悉此事后,笔者感到很痛心,并当即敏感地意识到:以往多次出现的多种人用药品质量的多种问题,无非是未被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正值全国开展大型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宣传活动之际,此次被公开曝光,应引以为戒、改进工作,注重药品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和生命安全等,否则,若再出现人用药品的质量问题,那么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鉴于当年正值举国上下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开展“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型宣传活动之际的形势,以往厂曾销往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的人用药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鉴于笔者曾和厂有关生产车间领导、厂质检技术人员一同赴安徽、江苏等地处理出现的人用药品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鉴于厂亟应改进工作和进一步提高人用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以及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提高两个效益的实际情况,鉴于据悉时任中共济宁市委书记的韩寓群负责联系济抗负责该厂“包‘点’驻厂”并在该厂设有“联络办公室”并当时到达时见此室门闭且无人。在此情况下,笔者没有接受上次的深刻教训而吃一堑长一智,而是同样又“位卑未敢忘忧国”,出于新闻人和信息员的新闻敏感和新闻良知,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出于一名中共党员的义务与责任以及做人的良知,出于公心,不忘初心,坚持党性原则,为促进百姓生命健康事业的健康发展,大公无私,无私无畏,不畏权势,不怕孤立,不顾个人安危,义不容辞,故将厂里下发的《青岛日报》这位记者的这篇见报稿件的复印件复印后,以邮寄信件的方式分别邮寄给了时任中共济宁市委书记的韩寓群和时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齐谋甲,以供参考。而信封内均仅装了一页(张)《青岛日报》这篇见报稿复印件的复印件而无其它任何材料或资料。(中)
按说,笔者做了一名中共党员和新闻人以及信息员应该做的事,理应得到支持和鼓励,绝对不应该遭受到一系列地公开打击报复迫害!然而却非但如此,殊不知,分别邮寄给韩寓群和齐谋甲的见报稿复印件的复印件其后连同信封落到了济宁抗生素厂,由此更大的厄运不期而至的降临到了笔者头上一一紧接着笔者在厂内横遭到了一系列地公开打击报复迫害,诸如:首先令我停职检查、扣发工资而仅按月6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费,企图逼迫笔者就范,而笔者依然如故的坚持党性原则,拒绝写所谓的检查,并且坚持上班。然而,厂里有人公然违反党纪国法、违反法律法规程序和党内法规程序,滥用职权,首先打碎笔者的饭碗,然后再断送笔者的政治生命,并于1992年8月28日对笔者给予了行政除名,由“济抗”改制改名的“鲁抗”于1993年1月对笔者予以了党内除名,严重侵害了笔者的合法权益,并且未给笔者办理失业证之类的任何手续和赔偿等,不仅给笔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家庭生活、身心健康、名誉、社会评价等均严重侵害的同时,而且在厂内外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此外,然而更重要是“济抗”、“鲁抗”均打击报复迫害中共党员职工、新闻人,非法双除名,严重侵害了笔者的合法权益,其性质恶劣,主观上恶意,手段恶毒,性质恶劣,持续侵害,客观上后果极其严重,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笔者尽管在厂时遭遇不幸,尽管问心无愧,尽管不惧打击报复、不怕孤立、不怕除名、不怕失业,但毕竟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且付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沉重代价!而今,33年过去,笔者从来没向党和政府伸过手,做新闻等,自食其力。虽如此,但今年已经68岁的笔者的厂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恢复、退休社保医保等问题一直未得以该企业任何解决,依然如故的备受煎熬,苦不堪言!
前苏联名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人保尔•柯察金有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
笔者因受新闻影响太大且受新闻“毒害”太深,故而执迷不悟的热爱新闻,忠诚奉献于党的新闻事业。开弓没有回头箭。自1992年8月28日始被迫离开厂后,笔者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守新闻理想,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新闻而踏上了新闻之路,当了一名新闻自由撰稿人,并由此改变了笔者的后半生人生轨迹,一切均从零开始,尽管艰难和清贫,但痴心不改初衷,不忘初心,忍辱负重,矢志不渝,并把当年《济宁日报》“四湖新波”栏内发表的那则简讯所予以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以此当作新闻路上努力前行的契机和动力。尽管笔者被非法党内除名,但早就在思想上入了党,党性仍未泯灭,党员的素养和觉悟还是有的,因此,执着地坚持党性原则,追求新闻理想,坚守新闻使命,坚守新闻良知,讲究新闻道德,记录时代,为促进社会进步,在新闻路上不畏艰险而努力奋斗,无怨无悔。这也是笔者的胸襟境界,或者说是人生的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不怕吃苦,尽力而为,自费深入到工厂生产车间、农村田间地头、建筑工地、机关、学校、医院、养老院、街头、广场、商场等处进行实地采访,用手中的笔和傻瓜相机记录时代记录生活,并且坚守新闻良知和讲究新闻道德,免费服务,采写出了许多新闻稿件并且大多数稿件得以发表。例如多篇数千字较大篇幅的稿件:《洋小姐在梁山一一山东梁山俄罗斯歌舞厅见闻》、《一次性筷子、湿巾的包装及其标识一一山东、北京餐饮消费市场扫描》、《北京"王府井小吃街”食品包装令人生疑》、《糖果合格证标识存在的8个问题》、《糖果“合格证”凸现包装标识不规范十五个问题值得关注》、《糖果:“配料”标识忧一一对五家企业糖果“合格证”包装标签的观察与思考》、《亟待关注早餐奶包装生产日期“四化”问题》、《早餐奶:怎么同“味”不同"料"?一一由"配料"包装标识引发的疑问》、《雪糕:塑料包装袋喜中有十忧》、《今年:月饼包装的几个沉重话题》、《包装方式各显“神通” 中秋月饼因“散”而乱》、《汤圆好吃标识难识》、《是"精制盐”,还是“加碘精制盐”》、《食品包装的隐忧》、《三顾超市别样情》等稿件,分别被《中国市容报》、《中国包装报》、《中国食品报》、《科技日报》、《市场信息报》等新闻媒体刊登,并且有的稿件几乎被整版刊登,有的稿件约占三分之二的版面,有的稿件在版面头条刊登、约四分之三的版面,有的稿件被作为版面头条稿占半个多版的大篇幅刊登,有的稿件分(上)(中)(下)3期连载见报且分别占四分之一版和约占半个版,有的稿件被以头条通栏约半个版面刊登。
再就是,尽可能的采访文艺界的名人,例如:1997年夏天,著名笑星牛群在济宁经纬大厦酒店举办《"牛眼”看家摄影展》时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人物专访稿件《牛眼好眼光一一著名笑星牛群访谈录》被《兖州日报》刊登。《“再艰难也要走下去1”一一著名笑星牛群访谈录》专访稿被《旅游文化报》刊登。其后,笔者抓住许多著名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等在济宁声远舞台、济宁体育馆、济宁文化宫演出时机,在演员休息室进行采访,如刘兰芳、郝爱民、郭全宝、唐杰忠、姜昆、朱时茂、陈佩斯、刘欢、伊作林、郭颂、阎维文、祖海、魏积安、郭达、梁天、王刚、倪萍等。其中,人物专访稿《讽刺功能是相声的生命一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全宝、郝爱民访谈录》被《人民日报(海外版)》7版头条刊登。2000年10月1日出版的《济宁日报》2版刊登人物专访稿:《走进音乐生活一一民歌演员祖海谈唱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之,笔者从当初新闻路上的蹒跚学步,几十年一路走来,也算是小有成绩,至今已发表消息、通讯、述评、综述、言论、来信和内参及新闻图片稿件字数达200多万字,以及用傻瓜相机拍摄的部分新闻图片。其中有4篇文图稿件获全国性好新闻一等奖和银奖及铜奖等,被北京两家报社分别评为优秀通讯员、最佳通讯员等。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说实在的,笔者40年来的新闻实践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毫无疑问,这是与当年《济宁日报》予以的支持和鼓励笔者在新闻路上努力前行密不可分的,因此,衷心的感谢《济宁日报》!(下)
责任编辑 程东建 徐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