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法治宣传维权网
八月的办公桌总缠着焦躁的热意,案卷里的法条似也被暑气蒸得紧绷。直到把机票塞进家人手中,看着女儿举着济州岛地图蹦跳的模样,我才惊觉自己已许久没卸下 “律师” 的铠甲 —— 那些在法庭上为证据链争辩的晨光,在调解室里化解矛盾的暮色,终究让心积累了一层待拂的疲惫。
初抵济州时,海风正漫过龙头岩的礁石。不同于空调房里凝滞的凉,这风裹着海的咸湿,掠过指尖时竟带着火山岩特有的粗粝暖意。女儿蹲在滩涂边捡火山石,捧着灰黑色的石块,用手机检索济州岛的火山历程。
我忽然想起刚执业那年,为一个农民工讨薪案奔走,当事人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说 “就想求个公道” 时,眼里的光和此刻女儿的好奇如出一辙。原来那些我执着守护的 “公平正义”,本就和火山喷发一样,是源于心底最本真的 “滚烫”—— 火山用熔岩劈开大地,是为了造一座岛;而我在案卷里较真,是为了护一份理。
登汉拿山那日,暑气被山间云雾滤得温柔。沿着火山口徒步时,脚下的火山碎屑岩踩起来沙沙作响,像是大地在诉说亿年前的喷发。“你看这潭水,明明是火山炸开的坑,却盛着这么清的湖。”女儿说。 我望着潭面倒映的云影,忽然想起上个月的一起遗产纠纷案:兄弟俩为老宅反目,直到在调解室里看到母亲遗留的旧相册,才红着眼眶握手言和。原来再坚硬的 “棱角”,终会被时光磨出温柔的轮廓 —— 就像火山喷发时的汹涌,最终会沉淀成白鹿潭的静谧;就像我曾以为法律是冰冷的标尺,却在一次次见证人间温情后,懂得它是裹着温的铠甲。
最难忘是在柱状节理带的黄昏。夕阳把六棱形的火山岩染成金红,海浪拍在岩柱上,溅起的水花里竟能看见彩虹的碎光。 我望着那些笔直矗立的岩柱,忽然想起草拟法律文书时的审慎 —— 每一个条款的斟酌,每一处逻辑的梳理,不正如火山熔岩在冷却时,遵循着自然的 “秩序” 凝结成形?只是从前我总执着于 “秩序” 的刚性,此刻才懂,这 “秩序” 里藏着的,是火山对大地的馈赠,是法律对人间的守护,同样也是家人间无需言说的默契。
返程前的清晨,我们在城山日出峰看云海。当第一缕阳光越过火山口,把海面染成熔金时,—— 我原是想带家人逃离酷暑,却在这座火山垒起的岛屿上,邂逅了久违的松弛。那些曾因紧盯案卷而忽略的细节,那些因执着 “正义” 而紧绷的神经,都被济州的风、海、岩悄悄抚平。 飞机掠过济州岛上空时,我望着下方如翡翠般镶嵌在海中的岛屿,忽然想起刚入行时在笔记本上写的话:“要做像火山岩一样的律师 —— 既有熔岩般的热忱,守护公平;也有冷却后的心安,拥抱生活。”
原来这场与济州岛的浪漫邂逅,从来不是逃离,而是重逢:与家人的温情重逢,与初心的滚烫重逢,与那个既懂法律严谨、也懂生活柔软的自己,轻轻重逢。(程林 作者系安徽盛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法学专家)
责任编辑 程东建